本网讯 (记者何广丙报道)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9月21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即“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
2015年,四川获批成为西部唯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今年又获批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近年来,四川和成都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多项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务院决定推广的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中,成都贡献5项,是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贡献改革经验最多的城市。
作为成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阵地的成都高新区先行先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市场化运作,构建了以“盈创动力科技金融大厦”和“天府之星”为支撑的物理载体和信息载体,搭建了以统借统还平台贷款、政策性融资产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为核心的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三大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走在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前列。”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介绍,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建立了“一个风险资金池、一个企业库、一个产品办公室、一个专家评议会”的“四个一”政策性贷款产品融资模式,引导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等加大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1.5万家,截至目前,共有上市企业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1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专业楼宇和信息服务双载体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成都高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因“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风险、快发展”和“重成长、轻资产”的特点,没有足额价值的抵押物作担保,面临融资难的窘境。另一方面,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融资审批流程过长、过慢,难以跟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扩张的业务需求。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盈创动力”)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盈创动力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出发,同步建设物理和信息“两个服务载体”,依托“互联网+”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了对资本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快速精确匹配。
一方面,打造专业化品牌楼宇,搭建物理服务载体。在盈创动力科技金融大厦6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里,吸引了包括人民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50余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入驻,同时与近200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资金规模超过5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融资供给。
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拓展业务搭建信息服务载体。盈创动力自主开发设计,建成“天府之星”企业数据库,入库企业超过9000家,开辟了各项产品的线上申请和受理,推动成都高新区贴息申报、科技项目监理等业务线上运营。目前,盈创动力正在积极探索“公开大数据+政务数据+第三方数据”结合的模式,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拓展征信服务,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因‘轻资产、无抵押、风险高’遭遇的融资困境。”成都高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盈创动力还将投资的触角延伸至四川各市州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盈创动力与德阳等地方共设天使投资基金,运营的四川省“创新融资基金”和“园保贷”产品已经覆盖四川全省,服务区域已达62个工业园区,推动了四川科技金融融合和产业发展。
今年8月初,由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的省级创新融资基金向自贡国投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500万元,帮助国投融资担保扩大注册资本,增加银行授信额度,为当地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至此,创新融资基金已向自贡、广元、雅安、遂宁4个市州的金融服务平台投入资金共计6500万元。盈创动力已陆续在遂宁、雅安、德阳、巴中、内江、乐山、广安及自贡8个市州设立工作站。
截至今年上半年,盈创动力累计为49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00亿元;累计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2亿元;累计为16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累计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