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王进 李凌晨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这是四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全省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
记者8月30日从四川省成都崇州市举行的依法治市改革创新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崇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决策部署,在司法和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实践,尤其是以智慧法务建设为抓手,实施“大联动”社会治理,为全市依法治市实现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崇”机器人智慧法律服务领先全省
“你好,我是小崇,请问你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我可以为你提供一站式解答,并且为你提供诉讼风险评估报告和解决方案。”“我婆娘嫌我收入低,想把我甩了,要离婚,咋个办嘛!?我懂得起,你莫着急,我来帮你!家庭有纠纷,轻易莫离婚,多调解、少诉讼,有啥问题找小崇”。8月30日下午,在四川崇州市法院一楼大厅里,两个造型奇特的机器人与群众的一番诙谐、“幽默”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
“这是我院以人为本,为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主体司法需求、建设智慧法院而创新研发的一款智慧法务产品。今年5月开始调试使用以来,老百姓很喜欢,减少了很多程序上的麻烦。”崇州市法院院长张静说,这款法务机器人以崇州市的“崇”字命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目前已包含诉讼风险评估、案件信息查询、多元化纠纷调解三大模块,集成了区域常见多发的婚姻家事、劳动争议、道交事故等六大类案件,覆盖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崇’根据不同问答场景,自动生成诉讼风险评估报告,让诉讼者获得诉讼权益预期,从而及时调整诉讼策略,通过自行和解或者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在国内极少的一两款类似机器人中功能和服务能力处于领先水平。
据承担此款法务机器人研发的相关公司负责人介绍,“小崇”采用傻瓜式操作设计,智能化引导访问,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制作出了包括大平板型、桌面型、声控型、居家型、服务型、微信型等多种机器人,已成为以2800多万案例数据为依托构建的法律大数据平台,即使不懂电脑操作的普通群众,也可根据系统指引获得法律方面精准服务。
小崇还可实现根据不同使用者需求,提供线上线下大数据、云平台和多种语音智能服务,可根据纠纷类型,自动匹配擅长领域的人民调解员或行政调解员;还可通过“互联网+诉非衔接平台”与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仲裁委等机构的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社会调解组织对接,全过程可视化、全程留痕,信息互通共享,形成分层递进的纠纷解决机制和专业化调解机制。真正实现“使用便利、用者无忧”。
据了解,目前,“小崇”正致力于将法律与科技、内网与外网、诉讼与非诉讼有效结合,借势崇州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引导推动智慧法务建设,并依托政府大联动平台,横向连接“蜀信”平台、司法局人民调解平台,打通社会征信平台,实现既能查询案件,又能采集机构信用、工商信息,矛盾纠纷直接进入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创新地将法律与科技有机融合,将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多元化治理有效性。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高晋康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小崇”机器人是崇州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多元治理与法治有效结合的一次创新,开辟了法律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的新路径,重塑了普法模式,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五分”法智慧模式精准引导诉源治理
其实,与“小崇”一道推动崇州智慧法务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的还有崇州法院近年来探索出的“五分”法智慧模式诉源治理。
诉源治理是我国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现实途径。近年来成都各区市县都在竞相创新实践并呈现出成效突出、亮点频现的良好局面。其中,崇州市的“五分”法智慧模式尤为引人注目。
据悉,2016年,在“五分法”智慧模式下,崇州市法院新收案件增长幅度较往年同期下降24.84%,其中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8.85%。今年1-7月,在成都不少区市县新收案件增长幅度较往年同期仍然还在增长的情势下,崇州的新收案件增长幅度较往年同期下降达7.92%,其中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4.76%。全市精准诉源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城市法治化进程。
据介绍,崇州市的“五分法”智慧模式主要做法是:
以“分析研判”为根据,精准推进诉源治理。崇州市法院定期进行审判态势分析,运用法治大数据,精准绘制案件的“源头”、分析案件的“曲线”、预测案件的“尺度”,找准诉源治理“症结”,对案件收结案情况、增幅情况、增长类型、分布区域等进行分析研判,创新形成了预防纠纷处理数据信息共享机制。
以“分层递进”为依托,多元推进诉源治理。崇州法院不断下移重心,利用诉讼服务网络的触角作用,加强对村组调解组织工作指导,利用“一村一大”驻村大学生调处纠纷;横向联系,利用职能部门共治作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构建“同台共唱”源头预防的化解纠纷格局;借助党委政府站位高、发力准、权威足优势,推动重点涉稳问题整体解决。
以“分类处理”为手段,有序推进诉源治理。崇州市法院积极探索使用调解前置程序的纠纷范围和案件类型,正确处理个体性案件与集团性案件;完善程序适用,通过小额诉讼、简易程序分流,简案快办、难案精审;强调类型案件处理方法,家事纠纷重在以情理调处,商事纠纷重在规则引领,推进智慧法院建设,通过自行研发法律问答机器人等,推送纠纷解决建议。
以“分别人员”为基础,常态推进诉源治理。根据本市实际,崇州市法院不断充实常驻人民调解员队伍,吸纳劳动、医疗、物业等专业调解员入驻诉讼服务大厅;借助律师专业知识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优势,扩展公益服务岗职能;邀请公证员进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公众提供诉讼与公证协同服务;发挥退休老法官经验丰富的特长,对简单、小额和特定案由的案件先行调解、整理争点,对人民调解委员调解成功的案件予以司法确认。
以“分区治理”为重点,据悉,按照库区、园区、景区、社区“四区联动”发展战略,崇州市专设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对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的环境资源保护等问题分析预判,做好纠纷风险防控,疏导化解纠纷;建立了法官联系企业机制,发放“法官联系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制度管理;市法院旅游巡回法庭还利用节假日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就地解决旅游纠纷;与此同时,市法院还有效建立起了村(社区)法官工作室,通过派驻驻村(社区)法官,提供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等形式,长效推进了诉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