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7-08-25 11:20:00 来源:本网专稿 

核心提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来,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了,环境更绿色、更环保了,看病更省心、更踏实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飙升。我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真好。”这是今年3月份一位生活在河北唐山的母亲和在北京工作的孩子交流时说出的心里话。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年多来,京津冀地区努力推动更加有序的要素流动、更加优化的资源配置,让协同发展释放出巨大的民生红利。交通越来越便捷,三地“串门”更方便;公共服务破壁垒,异地就医、合作办学越来越多……在教育、医疗、文化等事关群众感受的改革领域,协同发展激发出巨大潜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来自中国社科院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协同发展取得成效,75%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交通一体化带来的出行积极变化。但是,舆论认为,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还有许多政策措施需要在具体行动中落实,尤其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还要继续破题,主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如三省市在合作办学、异地办分院等方面还存在若干政策障碍,优质资源高度集中于京津核心区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成长中的烦恼”还有待破解,让更多百姓实实在在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受益,三地政府为此正在全力推进。


协同发展篇

(内容以时间为序)


【主要举措】

1、京津冀17地共建五大旅游示范区带来“新玩法”。据北京市旅游委首都旅游协调与区域合作处消息,京津冀17个市(区、县)正在共建五大旅游示范区,目前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已完成建设规划编制,京南休闲购物旅游区和滨海休闲旅游带建设的具体方案正在编制中。按照规划,京津冀地区将作为一个整体,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大旅游区”。(来源:《北京日报》3月7日)

2、涿鹿门头沟“牵手”,共建协同“桥头堡”。日前,门头沟区就协同发展和对口帮扶工作前来涿鹿县考察,双方就率先打造京张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加快建设门头沟·涿鹿协同发展共同体达成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和《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决定在交通、旅游、农业等方面加强合作。

(来源:《北京日报》3月10日)

3、河北13市确定城市职能定位,2030年石家庄将形成特大城市。3月7日,河北省住建厅发布了《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年)》。《规划》确定了11个设区市和2个河北省直管市的职能定位。《规划》中提出河北省将构筑“两翼、四区、五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与京津打造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其中,两翼是指石家庄、唐山两个将打造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两翼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带动冀中南地区与冀东地区发展,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区是指环京津功能区、沿海率先发展区、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及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将打造成京津冀协同战略腹地,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发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作用;五带是指打造京邯、京唐秦、沿海、石衡沧、京衡五条城市发展带。通过五大发展带,将打造京津冀地区与华中、华南、东北及沿海等地的大通道。多点是指保定、邯郸两个区域中心城市和承德、张家口等重要节点城市。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上,《规划》指出打造多类型的承接平台,沿着京广、京九、京沪等重要交通线布局特色鲜明、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整合廊坊中心城区、固安、永清等空间资源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来源:《北京日报》3月10日)

4、承德与天津合作筹建高职院校。日前,天津和河北两地已达成协议,将联合在承德市建设一所专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职院校,该高校被命名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分校已选址在承德市高新区砖瓦窑村附近,目前,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预计将于2018年9月份招收首批5000名学生。(来源:《北京日报》3月10日)

5、三地侨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京津冀综合性引资引智服务平台。近日,北京市侨商会、天津市侨商会和河北省侨商会签署《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天津市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和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共同打造京津冀综合性引资引智服务平台。根据协议,三方侨商会将在五个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引资引智平台;共同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对接转型升级;共同助力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共同营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宣传氛围。(来源:《河北日报》3月13日)

6、农业部和天津合作落实国家战略,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按下“快进键”。3月15日,农业部与天津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全面落实《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围绕“四区两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天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协议提出,到2020年,推动天津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都市型农业创新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同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来源《经济日报》3月17日)

7、京津冀三地建立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机制。日前,京津冀三地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纲要》提出,从今年起,三地将利用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工作机制,规范应急联动工作程序,整合共享应急资源,全面提升三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协同应对事故灾难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来源《河北日报》3月20日)

8、京津冀人大立法项目协同办法出台。京津冀人大立法项目协同办法日前出台。其中规定,京津冀三方应当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选择关联度高的重要立法项目进行协同。京津冀人大立法项目协同办法的出台,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立法工作协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该办法规定,京津冀三方在拟定五年立法规划或者年度立法计划时,应当将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的立法项目优先安排,并且分别提出需要三方协同的立法建议项目。

(来源《河北日报》3月22日)

9、京冀交界7县市区严防房地产过度开发。河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河北省与北京市南部地区交界的2市7县市区,将强化城镇布局、生态空间、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衔接协调和有效管控,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促进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联动发展,建立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互利共赢的跨区域规划建设管控新机制。根据该方案,“京冀交界地区”指的是河北省廊坊、保定两市所辖的三河、大厂、香河、固安、永清、涿州及廊坊市广阳区7个县(市、区),因与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等地域相连,简称交界地区。另外,河北省计划确定京冀交界地区人口规模控制上限,设定三河市燕郊镇等重点地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指标。(来源《北京日报》3月23日)

10、环京津农业扶贫共同行动启动。3月23日,农业部在河北保定市阜平县召开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启动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行动提出,到2019年,扶持建设一批扶贫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50万以上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如期实现脱贫。据介绍,在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上,农业部组织了1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大型批发市场、30多家经销商前来同贫困县对接,实现帮扶双方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实现共赢。 

(来源《人民日报》3月24日)

11、京津冀三地口岸联手,力推12项协同举措。3月24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口岸主管部门在天津滨海新区签署《京津冀口岸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口岸部门决定携手共同推进口岸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据协议,京津冀三地口岸主管部门将在服务口岸通关业务一体化、促进口岸检验检疫一体化、深化津冀海事业务一体化、推进边检业务一体化、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向京冀地区延伸等12个方面加强合作,积极会同三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查验部门和海空陆三港运营主体单位,共同促进口岸优质资源集聚和互联互通互用,提升京津冀口岸协同与服务水平。 

(来源《河北日报》3月25日)

12、北京修订未来15年城市总规划。3月28日,北京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出炉,未来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将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从新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北京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同时将紧密对接京津冀空间布局,推动京冀、京津交界地区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7次编制的城市总规划,历时3年。据介绍,此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体现了重大转折期首都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期待。据了解,北京将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为战略定位,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发展目标。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将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主指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指门头沟、房山、顺义、大兴、亦庄、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10个周边城区。据了解,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具有战略性。同时,北京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古都风韵;推进旧城整体保护,加强三山五园的保护;建设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等9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来源:《光明日报》3月29日)

13、京津冀将推行统一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近日,北京市农业局、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和河北省农业厅签署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框架协议。三方商定,协同建立与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推动生产经营者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约定,京津冀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互认,建立检测信息共享机制。三地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参数、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加强检测技术培训交流,实行区域内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力比对和能力验证,实现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互认。针对主要风险点进行联合检测,开展区域内异地互检工作。定期互通共享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适时召开风险预警监测会议,共同分析风险预警形势,适时统一发布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来源:《河北日报》3月29日)

14、京津冀三地快递将全面提速。3月30日,《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依据规划,京津冀三地将以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北京新机场和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为重心,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滨海新区、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曹妃甸四个功能区规划布局快递园区,打造京津冀“黄金三角”快递园区集聚带。“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快递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全覆盖,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国际网络连通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通达五洲、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快递服务网络。(来源:《河北日报》3月29日)

15、天津市制定推进京津冀市场监管协同发展意见。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日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市场监管协同发展的意见》,着力推动形成三地市场准入、市场监管、质量供给、食品药品安全大协同、大发展机制。根据意见,天津将推动京津冀互设企业登记窗口,开辟北京河北企业迁往天津和天津企业在京、冀注册登记的双向绿色通道;推进京津冀企业迁移便利化,为随市场整体迁移的个体工商户提供一次性登记便利,对经京津冀三地认定的著名商标和“老字号”,在办理企业名称登记时实行三地跨区域行业保护等。

(来源:《人民日报》4月10日)

16、金融服务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部门及京津冀三省市在天津召开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会议认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责任。金融系统要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摆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京津冀地区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要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聚焦完善金融支持的重点和方式。(来源:《经济日报》4月11日)

17、河北省领导来京考察。4月19日,河北省领导来京考察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雁栖岛APEC会址规划建设情况。在城市副中心和河北省北三县之间,将沿潮白河和北运河两岸形成绿色生态协同发展带,实现京津冀生态一体化。河北省领导来到大运河森林公园,详细了解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系治理、园林绿化等情况。多年来,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河北人民的贡献。(来源:《北京日报》4月20日)

18、京津冀建立区域车险反欺诈机制。为促进保险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保监局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对协同监管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  通知对落实跨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中涉及的机构设立、保险产品、高管任职资格考试等7个方面明确了监管要求。此外,三地保险行业协会已建立区域车险反欺诈机制,设立车险反欺诈案情线索搜集汇总及会商机制、重大欺诈案件预警机制、警保联动机制和行业重大案件联合督办机制,并围绕加强理赔数据共享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全损车和黑灰名单信息库、行业反欺诈专家库、“高风险客户”及“高风险从业人员”资料库等各类行业共享数据库。(来源:《人民日报》4月20日)

19、京津冀将联手查办跨区域重大案件,三地还将建立联合打击传销协作机制。4月18日,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廊坊市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地将共同打造京津冀竞争执法协作平台,重点查办跨区域垄断、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商业贿赂、“傍名牌”等重大案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京津冀协同监管、共同防控、联合打击传销工作协作机制。(来源:《河北日报》4月20日)

20、京津冀三地节能监察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京津冀节能监察机构日前在天津签署《京津冀节能监察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三地将在六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目标: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持续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京津冀污染防控,全面深化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从源头治理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构建节能监察“大执法体系”,实现执法标准、程序、文书等统一规范,开展区域内联合执法与工作巡查。

(来源:《河北日报》4月24日)

21、京津冀五地法院协作破解执行难。4月25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举办深化京津冀三省市五地法院跨区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建设论坛,平谷、蓟州、三河、兴隆、遵化五地法院共同签署执行工作联动协作实施细则,将大大提高五地间跨区域案件办理效率。

(来源:《北京日报》4月26日)

22、京津冀晋鲁五地启动检验检疫业务督察合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检验检疫部门近日签署了《华北五局检验检疫联合业务督察合作备忘录》,明确五地检验检疫部门间督察信息互通、业务互查、专家共用、成果共享和执法互助,强化业务督察的优势互补和交流协作。

(来源:《北京日报》4月28日)

23、京津冀地区六区市加强人才合作。日前,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顺义区与天津市宝坻区、北京市东城区与河北省承德市、天津市南开区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分别签署加强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据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及所属各市、区、县积极合作、主动对接。截至目前,省(市)直部门及行业系统、各市区县政府和园区、高校等单位之间已签订了90多项人才合作协议。按照框架协议,北京市东城区与承德市将强化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密切园区合作,搞好人才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天津市南开区与石家庄市将探索建立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人才合作平台,联合组织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共同开展人才研修和人才工作者培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1日)

【观点论点】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是以对外开放来启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多瞄准区域内资源的协同优化,向改革创新要效益。京津冀协同发展肩负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承担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使命。这是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经济日报》3月1日)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回应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城市病’。”何立峰说,北京的空气、水、交通等一些“大城市病”表象后面,是因为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因此要进行有力、有序、有效的疏解。何立峰表示,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出台,目前正在编制京津冀空间发展规划。“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交通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定会有新的、更大的进展。”何立峰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推进,北京“大城市病”会逐步缓解;随着北京、天津、河北之间交通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轨道交通的进一步改善,将会有更多的非首都功能从北京疏解出去。何立峰表示,“大城市病”是世界性难题,非京津冀独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为有效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其他城市群协同发展,解决“大城市病”提供范例。(来源:《经济日报》3月7日)

3、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今年两会期间,天津等十二个省区市代表团举办开放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很明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根据规划和定位的要求,改革体制机制中的壁垒,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局限,不仅要自扫门前雪,也要兼顾他人瓦上霜。”  (来源:《人民日报》3月8日)

4、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今年两会期间,河北等十二个代表团举办开放日,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说:“河北毗邻京津,要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企业转型升级。赵克志说,2016年河北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出现积极变化。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一次超过了钢铁工业,成为河北支柱产业。(来源:《人民日报》3月8日)

5、河北建新集团董事长朱守琛:京津两地聚集了全国大量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应该本着“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应搭建京津与河北之间医院的沟通平台,建立对口帮扶联系。京津的医院可以到河北开设分院,将部分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转移到河北,建立专家定期坐诊制度。建议京津的知名医生、专家学者每年有固定时间段到河北会诊坐诊,指导河北医院建设,直接为河北百姓服务。另外,建立三地医生定期轮训制度,拓宽河北医生到京津进修深造的渠道。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加强三地的网络沟通,开通视频会诊有利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教育改革方面,应出台政策,鼓励京津的教师到河北支教,提高河北教育水平。聘请京津名师到河北高校任教。中科院、社科院等主要科研单位的各分支研究院向河北转移或到河北建立分院,增加到河北召开科学研讨会的次数。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驱动,创新就是改革,必然要带动政策的变革。坚持政策拉平和政策创新一齐抓,尽快弥补河北发展速度慢的短板,有效深入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3月8日)

6、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三年来,京津冀公共服务合作发展取得突破。2016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从2013年的9.05%降至7.47%。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家门口就诊的河北人增加了。京津冀三地要联合强化区域卫生资源优化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共同分享、信息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推行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让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群众看病需求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来源:《光明日报》3月10日)

7、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建议到2020年左右在京津冀率先建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并在全国发挥战略示范作用。”在这一体系下,通过金融机构普遍建立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事业部,通过股票债券市场对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和项目优先支持,通过个税递延制度的创新试点建立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其他一系列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为京津冀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业提供中长期的、低成本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来源:《北京日报》3月13日)

8、天津市公安医院副院长张勉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医疗成为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先行者”。这一战略实施三年来,三地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勇于探索,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如何有机整合三地医疗卫生资源,做好区域医联体工作,我们仍需努力。“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体性,整体推进和构建以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健康产业和技术交流为主体的发展布局。”张勉之说,应进一步加强京津对河北重点合作区域骨干医师培训,实施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任职,推进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河北省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下一步,京津冀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结成一个高水平的医学联盟,使三地老百姓能够普惠性地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来源:《北京日报》3月13日)

9、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加快推进三地在医保、医疗、医药领域的资源、政策、信息、科研等成果共享,提高资源一体化利用效率。实现医保互认是三地实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京津冀医保和新农合跨区域结算已有良好开端,但还需要整体推进,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应尽快实现京津冀三地医保统筹衔接,实现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药品招标方面,在一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及挂网的低价药,可直接进入其他两地医保目录,形成京津冀统一的医药市场。(来源:《北京日报》3月13日)

10、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京津冀都市圈要想真正实现互通有无、超越行政区划限制的高等教育体系,仍存在许多障碍。建议由京津冀三地政府组建“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协调委员会”,承担起协调、规划、管理等职能,下设协调管理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积极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就合作相关问题开展工作,形成合力,提升区域高校学术声誉与社会地位。通过建立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互派管理层干部任职或挂职交流,以学科和科研项目带动促协同发展,提升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质量。

(来源:《北京日报》3月14日)

11、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京津冀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对京津冀三地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推动形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撑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推动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供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福祉。为此,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立项,以三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师交流等方面协同发展现状研判为基础,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来源:《北京日报》3月24日)

12、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军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存量上的改革,是对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的重构。一方面应从顶层设计入手,由国务院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成为决策层、三省市教育厅委联席会议成为协调层、区域内城市间协调会成为执行层,构建起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比如在财政保障上增加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加快区域内教育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建立一体化的监督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

(来源:《人民日报》4月13日)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