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王泽勇报道设立全市首支2亿元的产业人才发展资金、全市首个专门的产业人才引进计划、为顶尖人才(团队)提供最高8000万元的综合扶持、本科人才落户提供租房补贴……8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青白江区获悉,该区出台“人才新政30条”,向全球人才释放诱人的引智信号。瞄准人才“引育留”全环节,青白江正式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即青白江“人才新政30条”),配套出台《“智汇青白江·产业英才引进计划”暂行办法》。青白江区将通过实施产业人才聚集工程、重点人才培育工程、民生人才提升工程、人才安居工程、人才暖心工程等“五大人才工程”,30条具体的人才政策筑巢引凤,用最大的诚意吸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着力打造“内陆欧亚门户、国际化青白江”的人才高地。
立足产业引人才
提供最高8000万元的综合创业扶持
人才兴,产业兴。
青白江是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又是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起点、四川三大自贸区之一、成都中心城区的生力军和“北改”的排头兵,正在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园和铁路港服务业集聚区。
立足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青白江高度重视产业人才引进,设立了全市首支2亿元的产业人才发展资金。在“人才新政30条”中,有19条立足自身产业定位。 为引进一个好团队,催生一个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青白江创新举措,不惜血本,提出为带优质产业项目来区创办企业的顶尖创业人才(团队)提供最高8000万元的综合创业扶持。
今年,该区成功引进一个以19位博士为核心的创业团队,他们所创办的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金属材料领域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水平,预计在未来3年,他们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上百亿元销售收入。
“在青白江发展工业,产业聚集效益明显,同时这里又是蓉欧铁路的起点,我们落户这里,就是看重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临港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研究院钒基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彭穗说。
西南交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赵波也来了,带来一家公司落户青白江,让超级电容器产业在青白江从无到有,远销欧美。
为聚集一批现代产业人才“支撑”新兴产业发展,青白江出台全市首个专门的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即“智汇青白江·产业英才引进计划”。该计划紧扣产业实际、聚焦产业人才,不仅涵盖各层次产业人才,更实现了人才评价从唯学历、唯职称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从综合“评审”向直接“认定”转变。
结合人才实际,该区还建立了多元的引才项目渠道,比如:对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千人计划”“成都人才计划”等已经国家、省、市认可的高端人才,直接认定为“高端聚智项目”产业英才,并按其所获得上级奖励资金的50%、最高100万配套资助;对新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一并带来的各类人才,直接认定为“招商引智项目”产业英才,并根据项目情况,以“一企一策”方式进行资助;对本地企业培育引进的人才,根据《本地优才项目认定标准》认定为“本地优才项目”产业英才,给予1—15万元的奖励。
为抢抓自贸区和“北改”等契机,青白江区将大力引进国际贸易、金融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给予最高每人每月3000元“人才津贴”,对特别紧缺的“特需人才”,提供15—30万元年薪。
着眼发展育人才
制定全市首个“研修补贴”政策
千秋大业人为本。汇聚人才要靠引进,更要靠培育。青白江不仅注重把人才引进来,更注重人才培育,为人才不断成长提供各种机会,创造优越条件,使青白江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着眼发展全力育才、储才,青白江大力实施“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制定多项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一产业一工程”,加快各类重点人才培育培养,至2020年,力争培育20名创新型企业家、2000名产业人才、500名现代都市农业人才、2000名技能工匠。同时,该区将定期选拔有突出贡献的“青白江优秀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加速造就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和较大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帮助、引导人才自主提升素质,青白江鼓励各类人才工作之余在职学习,对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或相应学历的,将分别报销30%、50%的学费。鼓励各类人才提高职称技能,享受市级技能等级提升补贴。支持人才“走出去”,制定全市首个“研修补贴”政策,鼓励人才积极参与各行业领域高端学术机构组织的研修活动,对研修7天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次最高5000元“研修补贴”,让人才不仅“看得见眼前”,更“看得清未来”。同时,该区还将搭建“青白江创业之星大赛”“青白江技能大赛”等平台,让人才在“比武”中展现风华、历练才智。今年,该区创业大赛遴选、孵化出“成都众合乐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创业企业挂牌“新四板”。
为提升科学决策水平,鼓励相关部门组建智库团队,今年5月,青白江会同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建了“蓉欧+战略研究中心”等多个智库中心,搭建铁路港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欧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并借助川大波兰语等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为铁路港与欧洲交流合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明晰人才认定标准,青白江紧扣产业发展,按“产业引领”“产业创新”产业工匠”“产业成长”4个类别,细化出49条具体的“人才标准”,同时,根据人才层次、贡献等综合因素,将“产业引领”“产业创新”“产业工匠”类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最大诚意留人才
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新落户即可享受“安居补贴”
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青白江通过全力优化事关人才的每一个“小环境”,实施一系列人才“暖心工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大风尚”,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人才乐业、安居为先”。青白江将在今年底前开建一批人才公寓,全力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对符合成都市人才安居工程政策并入住人才公寓的人才,将配套给予一定的人才公寓租金补贴、购房补贴。
为让更多的人才更快的享受到安居政策,青白江对未纳入全市人才公寓保障范围的其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差异化的保障措施: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家级专家,以及国内外顶尖人才,以“一事一议”方式保障其获得全区最为优质的住所及居住环境;对于“智汇青白江·产业英才引进计划”认定的产业英才,在5年内提供最高每人每年1.8万元的“安居补贴”。另外,青白江以开放的姿态,欢迎青年人才、技能人才扎根青白江。对所有新落户该区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符合《青白江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的紧缺人才,直接提供6000元的“安居补贴”。同时,青白江在区政务中心2楼公安户政窗口开设了专门的青年人才、技能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
聚焦服务“不系统”的问题,青白江将重点打造“人才卡”服务体系,先期为持卡人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等多项切实有用的服务措施,并逐步增加其他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和生活服务内容。目前,该区正在依托现有党群活动中心,高标准打造2处总面积约1500㎡的“贤栖驿站”,为人才提供健身、娱乐、交流的场所。下一步,将打造人才公园、人才星光驿站等阵地,丰富人才生活。
聚焦政策“难享受”的问题,该区将以务实的作风,尽快制定“人才新政30条”细则,明确每1条政策的申报程序、申请资料等,推动措施落地。同时,避免人才“多头跑”“重复跑”,该区将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青白江人才服务窗口”,受理人才认定申请、人才服务申请等事项。
此外,还有“感知青白江”“暖心人才”等各类活动,人才公园、人才星光驿站等荣誉阵地,在全区营造出“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社会氛围,确保人才在青白江生活能够安心、宽心、舒心。
围绕民生聚人才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8月18日,刚刚从当天的第5台手术上下来,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贾其磊用一口甘肃话向记者讲起了他与青白江的缘分。
贾其磊2014年来到青白江。当时,青白江给予他50万元安家费和一个发挥专长工作岗位的优厚待遇,同时还协调解决了孩子的就学问题,“刚来的时候没地方住,医院还主动帮忙租好了住房,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贾其磊说。如此诚心实意,令他排除他选,投身青白江。
人才的带动效应很快显现。来到医院后,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的他一手建立起青白江第一个泌尿外科科室,同时还为当地培训、招引了5名专业人才。从去年3月至今,已经让超过2000名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提升民生福祉,保障市民获得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青白江从未停步。该区将加大名师、名医引进力度,对来区工作的名师、名医给予最高每人每月3000元“人才津贴”、最高30万元“安居补贴”,让名师名医真正“引得进来、留得长久”。
目前,青白江全区教育卫生人才中已有省特级教师11名、市特级教师5名,卫生正高9名、副高112名,组成全区民生工作中的一支人才“铁军”。至2020年,青白江将培育400名名师(名校长)、300名骨干医师、2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名文化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