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法”稳定外资 12领域扩大开放

2017-08-17 19:00:00 来源:《中国改革报》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减少准入限制、给予财税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要求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明确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

□特约记者 夏宾

从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稳定外资的话题近期屡次出现在中国高层会议内容之中。8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此次《通知》分别从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便利人才出入境、优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

根据《通知》,下一步,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12个领域的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将陆续出台,而自贸试验区试行过的负面清单也将尽快在全国推广。

减少准入限制

“中国吸引外资的手段已经从过去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到现在优化营商环境、缩小内外资待遇差距,用减法的方式来鼓励外资进入中国。”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如是说。

《通知》提出,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尽快在全国推行自贸试验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

赵萍指出,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三方面,总结起来就是缩小内资外资在中国市场投资营商的差别待遇,这也是外资一直在寻求营商环境改善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将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

放权地方引资

《通知》提出,支持各地依法依规出台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政策措施;充分赋予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管理权限。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无论是中央将吸引外资的政策制定权下方到地方政府还是国家级开发区,都表明中央对于制定吸引外资政策灵活性的加大。对于各地来说,因地制宜地出台政策将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外资,但切忌以“一箩筐”政策竞相攀比,削弱政策实用性。

“国家级开发区往往是外资聚集地。”赵萍强调,外资争相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的原因在于开发区的配套产业链及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其运营成本,而放权给国家级开发区完善投资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外资的行政成本,加深商事服务便利化。

消除人才之忧

《通知》提出,在中国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采用“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为外国人才办理工作许可提供便利;放宽外国人才签证有效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签发长期(5年~10年)多次往返签证,并可凭该签证办理工作许可、申请工作类居留证件。

赵萍指出,通过消除出入境的繁琐手续吸引外方人才,可促进投资便利化。“这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都很难做到,比如中国企业在欧盟投资营商,中方人员需要每3个月重新签证一次,这不利于企业顺畅运营。如果中国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从全球角度看都非常有吸引力。”

破除投资禁地

《通知》提出,简化程序,放宽限制,支持境外投资者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支持国内企业多渠道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渠道;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相当于让外资走进来之后又扩大了自由选择的空间。”白明认为,过去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与某家中资企业“看对眼”了,但还有上面“家长”限制,现在让外资参与并购重组,提倡“自由恋爱”,给予外资在中国市场投资更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