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坚决向“执行难”亮剑

2017-08-15 15:16:12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16年,江西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第一批2018年初“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的省份。凝心聚力于这一目标,全省政法部门通过坚决有力的措施,推动执行效率稳步提升。

  

顶层设计,综合治理

   

基本解决执行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人民法院单打独斗无法真正解决。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围绕制约江西省法院执行工作的突出困难和问题,5月,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通知》,把解决执行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了法院执行工作报告,作出《关于推动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决议》。

  

 紧接着,江西省委政法委牵头成立江西省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省直4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推进总体工作,研究解决执行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在江西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一个由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创新机制,频出实招

   

将执行工作纳入平安江西、法治江西、诚信江西建设进行考量——江西将这一理念作为解题的“金钥匙”,密集出台涉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从法律、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对“老赖”布下天罗地网。

   

以综治考核为主导的四大考评体系成为破解执行难的“先手棋”和“当头炮”。

   

江西省创造性地把解决执行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并将其列为法治考评、信用体系建设考评和文明考评体系的重要指标。同时,把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行为纳入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村级(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人选审核内容,列为不宜当选的情形。

  

一同构建的还有网格化协助执行机制。江西省综治办与江西省法院合作,将执行工作嵌入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在全国率先建立综治网格化协助执行机制。利用网格员触及面广、熟悉当地民情的优势,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江西综治信息平台的特殊人群管理模块,鼓励网格员协助法院查人找物,既能有效收集上报失信被执行人的行踪和财产线索,又能及时推送法院发布的悬赏公告。

   

“法媒银”,是执行方式创新的又一大亮点。在江西省委政法委的统筹推进下,江西省法院牵头与江西日报社及18家商业银行联手打造“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被中宣部推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典型。借助这一平台,集中曝光的3.4万名典型“老赖”中,有6324人履行了义务,标的额达5.06亿元。

   

鉴于限制高消费措施对农村被执行人难以奏效,相关基层法院创造性地推出符合农村地区特点的失信惩戒机制,即向农村被执行人户籍所在的乡镇、街道推送执行案件和失信名单,发出司法建议,建议限制对被执行人申报办理农村宅基地、旧房改造、房屋翻新的审批等措施,打击农村“老赖”。

   

政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也进一步完善。公、检、法三部门联合打击拒执犯罪;江西省法院与江西省公安厅建立高效司法拘留衔接机制,解决司法拘留中体检、夜间收拘、跨区域收拘、女犯收拘等问题;江西省法院与江西省检察院联合开展全省法院执行案款集中清理活动,共清理案款9.18亿元,发放7.12亿元。

   

动真碰硬,攻坚破冰

   

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是一场“硬仗”,不仅要破除各种条框,更要动真碰硬。江西省瞄准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向执行难发起攻坚。

   

执行难,第一大难题是查人找物难。为破解此难题,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覆盖全国地域及主要财产形式的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可对银行、保险、公安、工商、部分设区市国土和房管等7大类、50余项被执行人财产和身份信息进行网络查控,基本实现对主要财产形式的“一网打尽”。

   

为加快财产处置效率,斩断拍卖中暗箱操作利益链条,江西省118个基层法院全部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开展网络司法拍卖2300余次,成交3.68亿元,溢价率3.63%,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281.3万元。同时,全省法院加大执行积案清理力度,开展“春雷行动”“夏日风暴”“秋季行动”“冬日融冰”等系列专项活动,实际执结案件2.68万件,到位标的76.42亿元。

  

消极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如何杜绝?江西省“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剑指权力规范和约束。通过公开执行全流程重要节点信息、设立举报电话、完善信访接待、执行约谈等手段,加大对执行队伍的司法腐败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团队化执行模式、悬赏执行、网络直播执行活动等改革创新措施,也在各地法院如火如荼地探索。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